影响不锈钢电解抛光液抛光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时间、搅拌条件、电流密度等。
时间:在电抛光开始的一段时间内,阳极表面的整平速度最大,以后就越来越小,甚至到某一时间后,再延长抛光时间,不仅不能使表面粗糙度降低,反而会使之增加。因此,抛光时间也应根据基体材料的性质、表面的原始状态、不锈钢电抛光液的组成、电流密度和温度来决定。一般情况下,抛光时间随电流密度和温度的提高而缩短。为了使表面粗糙度降低,达到良好的抛光效果,应多采用反复多次抛光的办法,每次抛光的时间控制在许可的范围之内。
搅拌条件:搅拌可以使电解抛光液的温度更均匀,防止表面局部过热,使阳极表面附近的溶液容易更新,从而增加黏膜的溶解速度和抛光速度,所以适当的搅拌可以提高电抛光的质量。同时,搅拌还可以赶走滞留在金属表面的气泡,以消除麻点和条痕。但是,搅拌的速度不宜过大,否则会使黏膜的溶解速度过快而影响抛光效果。
电流密度:电流密度根据材料的不同而不同。一般来说,电解抛光的阳极电流密度应选择在阳极极化曲线的D点附近,这时极化较大,并有一定量的氧气析出,抛光速度快,能使表面达到最高的光洁度。提高电流密度,可得到光亮的表面,但是电流密度过高,则容易产生局部过热的烧焦和麻坑等现象;电流密度低于所需的极限时,金属表面易被腐蚀变得粗糙,不能达到抛光的效果。
极间距离:在一般的电解抛光处理中,电流有易于在电极周围集中的倾向,这样在处理大平板状的材料时,周围部分要比中部易于光泽化。为了抑制这种电流分布的不均匀性,就得把阳极面积做得比阴极面积大,并且加大电极间的距离。而电极间距离增大后,又使电能的消耗增加,所以根据电解液的电阻率、温度和电流密度的不同,电极间距离大都在10一
如你有不锈钢电解抛光的任何疑问随时欢迎致电森源化工,技术服务热点线:0769-22302597,森源化工全体同仁将竭诚为您服务!